網絡時代的迅猛發展促使各行各業趨向“互聯網化”,餐飲行業與互聯網時代接軌,網紅食品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新食尚”,一款款爆款網紅食品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賣家利用網絡社交平臺等營銷渠道,發動營銷號為其背書,為消費者營造出相較于往常的消費環境,隨即網紅食品行列得到了迅速擴張。
然而,這些將自身打造成網紅的食品,也面臨著諸多不可忽視問題,尤其是通過網絡渠道進行銷售的網紅食品,由于線上銷售渠道的局限性,便引發了假貨遍地,冒牌叢生的隱患。
近日,山東省平原縣就破獲了一起假冒網紅品牌牛肉粉制假販假案件,五名被告以假冒注冊商標罪獲刑,繳納罰金65萬余元。
事情的開端要從一位霍姓消費者說起。2019年3月,霍某在同事的推薦下網購了D牌牛肉粉,在經過烹飪后霍某發現味道有差別于同事推薦的網紅牛肉粉。霍某懷疑自己買到了假貨,于是給了該商品差評并向平臺進行舉報。幾天后,霍某發現這款商品已被下架。
無獨有偶,D品牌注冊商標持有人S食品有限公司也在市面上發現了假冒的該品牌牛肉粉,于是在公證處工作人員的見證下,網購了兩箱假冒牛肉粉,在獲取了發貨地址之后進行報案。
2021年6月,涉案李某被抓獲,其售賣假牛肉粉、刷單等行為終于曝光。近萬單的銷售額為李某帶來了120余萬元的利益。順著李某這條線索,大規模制造D牌牛肉粉包裝的鄭某等人相繼落網。
最終,法院以假冒注冊商標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65萬元;以非法制造、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判處被告人鄭某、林某、柯某、鄭某有期徒刑三年至適用緩刑不等,并各處罰金。
值得關注的是,本案中,D牌牛肉粉涉及的制版公司并未要求銷售部業務員對委托制版方是否擁有知識產權進行審查,這才放任了制假販假現象滋生。
商標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保護商標權就是保護我們的品牌。在本案中,D牌牛肉粉商標遭到非法使用,生產出的產品與正牌產品味道相去甚遠,影響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對品牌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本案中,商標專用權為制止制假販假行為、維護品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企業在發展初期,應該及時將自己的商標申請完備,這樣才能在日后遭遇侵權行為時,為打贏品牌保衛戰做好充分準備。